A. 十月革命 B. 斯大林模式
C. 新经济政策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D 本题考查的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十月革命是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斯大林模式是在列宁去世以后由斯大林建立,新经济政策是部分地恢复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的成功的经济政策。苏俄共产党领导试图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最后遭到了失败。
2. (2009·江苏高考)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
A. 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 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 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 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D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影响,考查材料解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俄国从木犁到核武器的发展实质是指苏联工业化的完成和军事工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发展得益于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第2课时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课程标准 考点要求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
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
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
和曲折性。 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
容;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的主要内容和后果。
一、勃列日涅夫改革
1. 调整赫鲁晓夫的政策。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2. 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目的:维持超级大国的地位,与美国争霸。
3. 结果: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苏联的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二、为什么会出现戈尔巴乔夫改革?其结果如何?
1.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逐渐下降的危机局面。戈尔巴乔夫执政后,为了缓解经济困难,进行改革。
2. 改革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缺乏相关的配套措施,尤其是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结果造成苏联的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