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3.3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3.3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第2页

               

               

               

               

               

               []

               

               

               

               

               

               

               

               

               教学过程

教师个性化修改 导入新课:播放火山爆发的视频(或图片)资料并组织学生观察阅读 课文"问题探讨" 组织学生讨论:

 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

2、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

一、演替的概念:展示弃耕农田上演替过程的图片 、观看图片,思考。

  设疑:光裸的岩石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

  多媒体投影展示教材"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过程图片。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3、在森林阶段,还能否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

 教师用多媒体投影(或挂图)展示"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其过程并将之与"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相比较,分析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二、演替的类型[]

  师生共同归纳: 群落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概念及区别。

 组织学生到课室外就近观察"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 组织学生讨论:

  1、你能解释小路周围杂草的这种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吗?

  2、如果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吗?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教材图4-17、4-18、4-19,并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图片、录象,引导学生举例介绍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引导学生归纳:

 (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2)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教师组织学生代表汇报课前调查的资料,了解讨论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和措施。

 教师(投影图片)点拨: 人类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致力于生活环境的改善。

课堂检测内容 练习册38-40页预习案及经典研习例题 课后作业布置 课时作业十六 预习内容布置 群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