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彰显坚定决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从《亮剑》到《士兵突击》再到《集结号》,严肃题材的主旋律影视剧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主旋律"同年轻人这一群体产生了同频共振。
国产主旋律电影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改革开放前所拍摄的大部分国产影片大都有主旋律背景,譬如《地道战》《地雷战》《白毛女》等。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政府也会出资拍摄主旋律电影,主题多以树典型为核心,比如《孔繁森》《焦裕禄》。
这些年,国产主旋律影片一直在寻求突破,在操作上也越来越商业化。2009年,《建国大业》开创了主旋律电影的商业模式,2012年《建党伟业》的票房成功意味着这一类型片模式基本定型。韩三平拍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以"数星星"的方式获得了商业的成功。
"最大公约数"的新主旋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众文化的登场,这可以上溯到影视剧《长征》。由于《长征》叙事位置的改变,1980年代主旋律的现实主义精英话语也随之变化。从电影《长征》开始,毛泽东扮演者不再必须是特型演员,而是由大众文化明星来担任(刚刚成功饰演雍正的唐国强)。同时,毛泽东第一次放弃湖南话,改说普通话。唐国强认为,这是毛泽东形象从"追求形似"到艺术塑造的转变。不难看出,这种转变事实上意味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实主义对于领袖人物的塑造,即通过细节的真实来呈现典型形象的做法不再被使用,现实主义被大众文化的逻辑取代,毛泽东形象不再是被特意选取的历史的具体的典型形象,而是变成大众文化英雄。
近年来,主旋律电影公式化、概念化的拍摄方法正在被电影人所摒弃,并在努力寻求改革与创新。像2004年的《张思德》,2005年的《生死牛玉儒》及同年的《任长霞》等就早已进行了人物生活化的转型。片中的英模人物不再是教导感化的化身,而是化为平民中的一员。导演宁海强2013年在宣传由其执导的电影《雷锋在1959》时就强调,要把雷锋从"神"还原为"人","因为很多原因,一说起雷锋我们就会想到'榜样',但实际上真实的雷锋就是一个积极向上、有情有爱的年轻人。"
2017年票房十分成功的主旋律电影《战狼》也是如此。《战狼》堪称"中国版敢死队",题材独特,还原了真实战场,也让堪称"东方之狼"的特种兵战队及高能战士首次登陆大银幕,由此赢得了票房成功。这部电影将中国军队改写为"个人英雄",吴京饰演的冷锋以《亮剑》李云龙式的形象,独自完成了各种任务。这种好莱坞个人英雄的表述似乎与社会主义中国毫无违和感,这主要是因为影片将携带着强烈感情色彩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混为一谈。这种含混可能来自于它以抽象的浪漫和激情将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并置在一起,又再度以抽象的浪漫和激情将它们与个人英雄主义并置在一起。影片的成功之处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