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思想基础:洋务运动中形成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抵御外国侵略,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变革政治制度。
(4)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积极推动:他们较早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渐形成了变革现状的思想,并进行了积极的宣传和鼓动。
2.评价
(1)积极方面
①19世纪末,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清朝专制统治日益腐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这种思想主张以变法自强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为目的,具有爱国意义。
②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主张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具有进步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消极方面: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康有为、梁启超把维新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有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但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主题二 维新思想与革命思想的异同
【史料研读】
史料一 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
--摘自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史料二 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摘自《孙中山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