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牢固的建立了起来。
(2)将场景切换到"位移"。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弹簧振子的运动特点:振子作的是位移周期性变化的运动。通过演示,进一步指出,振子的位移起点总是从平衡位置开始的,位移的大小就等于弹簧的形变量。(为下一步得出胡克定律及回复力的特点埋下伏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将场景切换到"回复力"。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建立起回复力的概念;通过演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回复力的变化特点,抓住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征,适时提出胡克定律,得出简谐运动的定义。
提问:回复力的方向怎样?回复力的大小怎样?
引导学生回答: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即F=-kx,从而得出简谐运动的定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
(4)将场景切换到"加速度"。演示加速度的变化情况。通过演示让学生知道,简谐运动是一个加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即变加速运动。这就是简谐运动的运动学特征。
提问;加速度的方向怎样?大小如何变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你能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