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现出范围的扩大.也可以给3分。即:答出任意两点,都可以得6分。
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2分);有利于发展生产(2分);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2分)。
补充说明:
第一点答出维护封建统治、巩固政权等意思即可得2分;第二点答出有利于经济发展、农业发展等意思即可得2分;第三点答出促进儒家文化或传统道德传播等意思即可得2分。
第(2)问:历史背景
标准答案:内忧外患(3分);西方民主思想传播(3分);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3分)。
补充说明:
第一点答出社会矛盾激化、统治危机、农民起义不断等内忧的意思,或者民族危机严重、列强入侵等外患严重的意思,或者内忧外患的一些具体表现(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等),即可得3分。
第二点答出西方民主思想、启蒙思想、西方民主制度之一,即可得3分。
第三点答出清末新政、清末预备立宪、政治改革之一,即可得3分。
第(3)问:意义
标准答案: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2分);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分);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2分)。
补充说明:
注意:本问总分共4分,第一点和第三点同为"治理"问题,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不重复赋分,第二点的关键在"基层民主"。如果能够从乡村治理和基层民主建设两个层面答题,表述准确,即可得4分。
[阅卷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