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7课 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7课 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第3页

  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以及"平淡自然"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代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三国群雄,首推曹操。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工不如满宠......可是又有谁可以超过曹操,超过这位三国第一人?"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说。吾无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凭着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国舞台长袖善舞,独领风骚。

  纵观历史,许多文人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他们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以及理由。往往是在想建功立业失败后才想归返艺术,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2.写作背景

  (1)《涉江采芙蓉》

  选自《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社会动乱,反映在《古诗十九首》中,大多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涉江采芙蓉》就是抒写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情的作品。

  (2)《》

  这首诗创作于宴飨宾客时,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本诗表达希望能够延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的雄心壮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即为明证。

  (3)《(其一)》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他捧着一把菊花走来,带来一阵天人合一的哲学清香。背离庙堂之高,他选择江湖之远,选择了自然的适和舒畅。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他追求"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发自内心的那份自然,并且馨香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