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1章第2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共4课时)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1章第2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共4课时) 学案第2页

  国际上规定,1 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把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通常用6.02×1023 mol-1表示。

要点:①有人曾做过这样有趣的计算:如果把6.02×1023个直径为2.5cm的硬币排成一行,可以来回于地球与太阳之间240.8亿次。如果把 6.02×1023 粒米给全球60亿人吃,每人每天吃一斤,要吃14万年。可见用阿伏加德罗常数来描述的微观粒子是多么的渺小。

 ②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有单位(mol―1)的物理量,而不是一个数。其数值与0.012 kg 12C 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相等,而6.02×1023 mol―1是一个近似值。

 ③1 mol任何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指定微粒。

2.物质的量(n)与微粒个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间关系:

要点三、摩尔质量

1.摩尔质量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M,单位为:g / mol(或g·mol―1)。

2.相对原子质量 :

(1)定义:以12C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有何关系:二者相等。因为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是以12C质量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任何原子的质量之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3.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要点:推导过程(1)推导一:计算并完成下表

微粒 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微粒真实质量 1mo物质含微粒数 1mol物质的质量(g) 摩尔质量(g/mol) C 12 1.993×10-26 kg 6.02×1023 12 g 12 g/mol Fe 56 9.3×10-26 kg 6.02×1023 56 g 56 g/mol S 32 5.31×10-26 kg 6.02×1023 32 g 32 g/mol H2SO4 98 1.63×10-25 kg 6.02×1023 98 g 98 g/mol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知:1mol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2)推导二:

   ,  由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知M (12C)=12 g·mol―1,所以M (X)也就是以g·mol―1为单位,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

  说明:对于纯净物而言,其摩尔质量是固定不变的,而物质的质量则随着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不同。如1 mol O2的质量为32 g,2 mol O2的质量为64 g,而O2的摩尔质量并不发生变化,还是32 g·mol―1。

要点四、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质量和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计算关系式(公式) 主要应用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