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2单元+6+逍遥游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2单元+6+逍遥游  学案第4页

  4.他们还凭借什么呢?

  5.在蓬蒿中飞来飞去。

  6.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7.把一杯水倒在堂上低洼的地方。

  8.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

  9.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10.一般的人与他相比,(羡慕他),这不是很可悲吗?

  [常识·速览]

  

  庄周(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战国时期蒙地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周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当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也空前残酷。"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作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庄周对当时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社会现实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使他无力改变现状一展抱负,但他心有不甘,所以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1.文学常识

  《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为庄周和他的门人及其后学的著作集。《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着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传诵。

2.文化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