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二次工业革命
1.前提和条件
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 经济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理论基础 自然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2.成就
(1)电的广泛使用
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②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③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化学工业发展令人瞩目。
(4)科学技术推动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3.影响
(1)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工业部门:诞生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
(3)生产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4)生产组织: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垄断组织。
(5)世界体系: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四、世界市场的发展
1.原因
(1)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2)交通通讯: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出现,加强了各地联系。
2.表现
(1)政治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非拉地区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经济上:世界贸易额增长三倍左右;非工业国家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3.影响
(1)建立起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2)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