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致我们也要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生动形象的生活事例来使要阐释的道理深入潜出,易于理解。
3)这些生动的事例,其实都是为作者阐述"渐"的理解而服务的。那作者在文中对"渐"的具体解说有哪些?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生回答)
预设:§1人生是由"渐"来维持的。--人生阶段一步步地演变是靠渐来维持地,否则人就会痛不欲生了。
§2人之能堪受境遇的衰变,也全靠"渐"的助力。--人生境遇的巨变之所以能被接受,也是靠"渐"来实现的。
§3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都的微妙的工夫。--"渐"是自然界的一条原则,而且不容破坏。
§4"渐"的作用,就是......一大诡计。
§5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最好的象征了。
§6"渐"的本质是时间。
这些思想的火花在每一段中起到一个总领的作用,即中心句。考场作文中应该学会借鉴。因为这样可以使文章结构清晰,又能深化主旨,展示写作的思想深度。
4)说到"渐"的本质是时间,最后两节的内容还比较难理解,但其中却包含着作者写此文的宗旨,我们先齐读一遍。(生齐读)
讨论分析:A文章在提出"渐"的本质是时间后,举了搭车乘船的例子。这个例子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意思呢?
a请用文中的语言来回答。
"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全体。"
b用自己的话说,意思是什么呢?
搭车乘船的时间比较短,人们能够支配、把握,能有明达之人出现。而对于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较长时间"人生"而言,人们就不能支配'把握了,就少有明达之人了,以至还出现"凶险残惨的争斗"。
B"凶险残惨的争斗"是人们不能把握时间而做出的不明达的举动。那其实面对自己并不长的生命时间,即人生,人们还有哪些不明达的表现?(启发生回答)
如: 浪费时间 追求名利而不折手段 违背道德良心做坏事 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不豁达 (周涛也为我们展现过,而且是尖锐而深刻的展现过。)
C说到这,作者的一个愿望,即作者写作此文的宗旨是什么呢?
用书上的话回答: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之中。
即能够把握时间,把握人生,而成为"大人格""大人生"的人。所以和朱自清先生《匆匆》中"珍惜时间,抓紧生活"的思想相比,我觉得丰子恺先生的道理要更丰富些。所以对于时间而言,"把握"两字要比"珍惜"两字有更深刻的内涵。那是什么呢?不妨我们来思考:
D你认为古今中外有哪些人物是具备了"大人格""大人生"的人,他们又都具备了些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预设:人物:
◆ 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孔子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 努力让死亡成为一个"节日"的史铁生
◆ 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