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语文新同步苏教必修五讲义:第三专题 第11课 渔 父 Word版含答案
2019年语文新同步苏教必修五讲义:第三专题 第11课 渔 父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第11课渔__父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屈原,《渔父》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现代研究者一般都认为,此文并非屈原所作,郭沫若认为"可能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的作品"。然而无论作者是谁,本文均不失为一篇展现屈原伟大人格的力作。

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出身于楚国贵族,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知识渊博,有政治和外交才能。起初颇受楚怀王的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主张改良内政,联齐抗秦。后遭旧贵族谗言攻击,被迫去官。楚顷襄王时,被放逐沅湘流域,终因理想无从实现,投汨罗江自杀。 作品   《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评价   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创者,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二)人物轶事

  屈原:洞中苦读

  屈原自幼聪明好学,在学堂里深得老师的赏识。可有一段时间,他放学后经常迟迟不回家。家人探访后才知道,放学后屈原来到村后的山洞里,读起书来。家人虽多次劝阻,他仍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一)背景链接

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因此早年深受楚怀王的信任,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后来,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集团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屈原遭到了子兰、靳尚等反动贵族以及亲秦派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