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路内容上来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作者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是普遍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写作效果上来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作者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精神的折磨。
7.作者为什么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化大革命"的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化大革命"时期连一条小狗都不能逃过劫难,用包弟的例子反映出"文化大革命"时期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令人发指的恐怖事实。通过"以小见大"的写法,给人造成强烈的冲击感。
■合作探究·····················································································
8.作者如此喜欢包弟,但还是把它抛弃了,你赞同他的做法吗?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赞同。俗语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更何况面对的是一条狗呢?再说巴金也是为了保全家人,和小狗比起来,家人更重要。结合背景,我们知道,"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特殊时期,人人自危,为了保全自己,出卖一条狗又算得了什么呢?比起那些出卖家人、朋友、邻里的人,我觉得巴金算好的了,我很能理解他的做法,他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观点二)不赞同。小狗包弟虽然只是一条狗,但它也是一条生命,它也有生存权,难道只因为它是一条狗,我们就有权利剥夺它的生命吗?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更重要的是,包弟和巴金及巴金的家人一同生活了七年,从课文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包弟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家庭成员,它不仅可爱,而且忠诚,它日日等候主人的归来,如此忠诚,最后却被解剖,我感到很心痛。
(观点三)我觉得不能用赞同不赞同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不同意巴金的做法,但对他的做法我也能理解。巴金这么做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人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何况是一条小狗呢?巴金在十年浩劫中不但失去了小狗,还失去了至爱的人萧珊。他本身也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我觉得他是很痛苦的,也是值得我们同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