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教案第3页



3、在四人小组中互相读一读,说说理由,谈谈感受。

(二)探究刘备言行--品味诚心诚意

1.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的深深诚意?

出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响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指导生扣住关键词说体会)

① "半里"是多长的路?"半里多路":刘备是骑马一路奔去的吗?"下马步行"说明什么呢?

刘备准备步行半里路到诸葛亮的住处。说明他把诸葛亮当自己的老师,像对待老师一样尊重他。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②"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这时的刘备在想什么呢?

"恭恭敬敬地":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恭恭敬敬的刘备可能会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呢?你示范一下(生弯腰低头),这样的动作说明了什么?我们看着恭恭敬敬的诸葛亮,(出示图)读读这段话。

③ "半晌工夫" :半晌是多长时间?一个时辰呢?

要知道,当时的刘备是一位年近五十的叱咤风云的首领,但他却在仅仅是个27岁的毛头小伙子诸葛亮的草房子外面,站了半晌又一个时辰,一个站着一个躺着。真是--(手指"尊重人才")

"快步":从中看出什么?(急) 师故意引:我觉得他不急,他不是等了半晌又一个时辰吗?

是啊,刘备像口渴想要喝水那样渴望能得到贤能之士,这就是成语:求贤若渴(板书)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这段话时,紧扣"诚心诚意"这个中心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自主探索,让学生读读、想想、说说,深入分析人物的特点。教师在学生交流时适时评价,对学生进行引导,做到收放自如。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不过,朗读尤其感情朗读必须建立在对课文内容尤其人物思想感情的准确理解之上。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用语言渲染,指导学生用适当的感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