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认识生字
6、学生自由练读,反复读,直到把这首诗读熟。
7、指名汇报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8、画出节奏,师生合作读两遍,跟师读一遍,自由练读,试着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9、小组互读,评议。
10、小组推荐读,全班评议。选出朗读能手。
11、小组讨论: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理解诗意:
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给准备外出的儿子缝制衣服.母亲担心儿子走后迟迟回不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一些.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怎能报答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三、具体讲解
1、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想像一下,母亲在油灯下为儿子缝补衣裳的样子,试着做一做母亲的动作。师述:"夜深了,母亲还在灯下缝制着儿子远行要穿的衣服,缝啊缝啊,缝啊缝啊,眼睛累了,看不清了,母亲揉揉双眼,又继续缝,缝啊缝,油灯暗了,母亲用针尖挑了挑灯芯,又继续缝,缝啊缝,直缝到月亮升起又落下,直缝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天亮了。"缝了这么久的衣服,你有什么感受?是呀,为了自己的儿子,再苦再累,母亲也心甘情愿。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一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2、出示第二句,指名读。
想一想,母亲心里会想些什么?
一位年轻的学子即将出门求学。想到天气已凉,孩子此去路途遥远,一个月、二个月,一年、二年""不知何时才能归来。老母亲心中一阵惆怅:就让他多带件衣服吧。她拿出针线,就着昏黄的灯光,为儿子缝制起衣服来。衣服上的针脚是那么致密,也许母亲想让儿子的衣服更耐穿、更结实些吧。一阵飞针走线后,看看在身边苦读的儿子,老母亲把油灯往儿子那边挪了挪,又拔下发簪,把灯芯拨亮一些,开始穿针引线。望着老母亲眯缝的双眼,布满皱纹的额头,儿子的眼眶湿润了。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感动来读一读这一句。
3、师边说边画:"我们就像小草,妈妈就是温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