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屈原列传》学案3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屈原列传》学案3第3页

【 学法指要 】

( 一 ) 重难点解析

1 . 作者司马迁由于替李陵辩解,被汉武帝降罪下狱,受腐刑。司马迁把自己受刑而写《史记》同"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是并提的。前人在评论《屈原列传》时也曾指出:"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联系作者的遭遇,仔细体会这篇课文的记叙和议论是怎样结合的,试指出三个部分在叙议结合上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要点:

本文虽属史传文章,但字里行间无处不渗透着作者的爱憎和褒贬的感情。这也是《史记》的一大特色,而本文尤其突出。《屈原贾生列传》末尾"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足见司马迁对屈原思想的理解和对其品格的仰慕,因此有人认为《屈原贾生列传》可作屈、贾、司马三人的合传来读。

文章以记叙为主,但各部分都有抒情、议论的部分。第一部分记叙屈原生平后,重在述评《离骚》:创作缘由、内容、特色及作者的评价;第二部分在记叙楚国遭秦国多次蒙骗而受重大损失后,表达了对楚怀王"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却"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的严正批评,抒发了作者抑郁难遏的愤懑之情。第三部分写屈原愤而自沉汨罗的经过。在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中,既评屈原之志,也抒作者之情,对人生哲理的议论十分精辟。最后述屈原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寓评于事的议论。这种熔记叙、抒情和议论于一炉的写作方法,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当然也在一定程序上表现了作者本人因遭屈辱而抒发的愤懑的感情。

2 . 本文在写法上与选入中学教材的其它《史记》中的几篇传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