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运动引上马克思主义轨道迫在眉睫。
2、第二国际的成立、重要决议、组织形式。
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标志着第二国际的成立。
第二国际主要讨论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问题。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等重要决议。
第二国际组织松散,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工人阶级政党是独立自主的。这与第一国际有很大区别。
3、修正主义的泛滥与第二国际的解散。
第二国际从建立之日起,内部就存在着各种派别之间的斗争。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修正主义思潮开始泛滥。德国的伯恩施坦是其代表,他指出,马克思主义不能解决当代的重大问题,它已经"过时",应予以"修正"。以俄国的列宁、德国的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为首的左派进行了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
由于第二国际内部许多人的支持,修正主义日益占据上风,他们甚至倒向本国政府,支持帝国主义战争--一战,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自行解散。
关于修正主义产生的原因。在帝国主义时期,大资产阶级需要在工人队伍中有代言人,修正主义是其政策的产物,这是其历史根源;巴黎公社后的30年里,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明显改善并得到了一些应有的政治权利,和平时期与合法斗争环境,使工人党的领袖产生了和平与改良议会斗争的思想,这对工人运动有影响,这是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本目重点
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的途径和模式,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三、教学过程
导入:
从《共产党宣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以及《共产党宣言》发表的伟大意义导入。
教学
(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第一国际是历史发展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工人运动的高涨已经走向联合成为第一国际成立的客观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这成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的主观条件。
1862年,英、法、德三国工人利用伦敦举行世界工业博览会的机会,进行了会晤,这成为推动建立国际工人联合会的直接因素。
1863年,英法等国工人支持波兰反对沙俄压迫的起义,这一运动直接促成了1864年国际工人大会的召开。
(2)第一国际的成立
1864年,英、法、德等国的工人代表在伦敦召开大会,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
(3)第一国际的性质、任务、指导思想和领导人
性质:它是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