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课
探
究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 背景:
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引导学生结合所给材料分析)
2、 举措
(1)农村:土地改革
(2)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资产,建立国营经济;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3、意义
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归纳提炼
让学生围绕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可结合所给材料回答
幻灯片
幻灯片
幻灯片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学生通过教材内容和教师所给的材料分析国民经济恢复的背景
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历史思维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
(2)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3)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2、方针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实践探索
(1)"一五"计划的特点、原因及意义
(2)三大改造
指导学生自学三大改造的目的、方式、实质及意义
温故知新: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步履维艰地发展着,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它才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一个组成部分,你能简要说出它的发展历程吗?
结合图片资料从政治、经济、外部条件三个方面分析
结合教材分析"一化"与"三改"的关系
结合文字资料及历史图片分析
学生自学,完成表格
观看视频,走进历史
学生回顾旧知识,梳理知识线索
历史图片
教材 幻灯片
幻灯片 教材
教材 幻灯片
视频:《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幻灯片: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培养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直观的感受,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加深对三大改造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网络
板
书
设
计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1949-1956年)
1、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2、 向社会主义过渡
发展生产力:"一化"--"一五"计划(1953-1957年)
调整生产关系:"三改"--三大改造(1953-19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