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抗日烈士。散文集有《海星》《竹刀》《囚绿记》等,其特点是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文笔凝练、质朴、蕴藉而秀美。译著有《罗亭》《鲁滨孙漂流记》等。他也曾写过许多短篇小说,给人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陆蠡是一位。1942年4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生活社被抄,为了追回书刊,他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被引渡到日本宪兵部,屡遭酷刑,年仅34岁的他吐血而亡。据说日敌问他赞不赞成伪政府,他回答不赞成。问他对于大东亚的看法,他认为一定失败。正是这种民族的骨气,坚定的信念,使他的散文贮满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李健吾在《陆蠡的散文》一文中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玉一般的心。"

  2.写作背景

  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作者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的一株常春藤。这常春藤被自己牵进迎窗的案头,然而被"囚禁"的绿藤,尖端仍朝着窗外的阳光,颜色一天天变得萎黄,枝条也细瘦起来。直至抗战爆发,作者被迫南归,才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释放,并祝福它繁茂苍绿。这篇散文写的是"囚绿"的故事,实际上含不尽之意在言外。

  3.名家评价

巴金在写于1946年11月的《》一文中说:"在我们中国每天有千千万万人死亡,许多家庭残破,生命像骨头似的被随意抛掷。一个读书人的死活,更不会有人关心。然而就在这样中间,也有人爱理想,爱正义,恨罪恶,恨权势,要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