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20课西学东渐 教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20课西学东渐 教案第2页

1.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

2.进行问题探究,使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提高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请大家先看两则材料。

多媒体课件显示:

材料一: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大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

--宋·石介《中国论》

材料二:"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履载之中,奚必分夷夏。""公法者,彼此自视其国为万国之一,可相维系,而不可通属之道也。"

--郑观应《易言·公法》

师 请大家边看边思考:材料一说明了当时中国士大夫的什么思想观念?

生1 贵华夏、贱夷狄的观念。

生2 以中国为中心的观念。

师 对!材料二表明当时的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1 与原来以中国为中心的观念不一样了。

生2 已经放弃了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观念,体现了国与国之间平等的思想。

师 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

生1 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世界。

生2 有利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挽救民族危亡。

师 那么为什么在近代前期"以中国为中心""贵华夏、贱夷狄"的观念会发生变化呢?同学们将在本节课中找到答案。

板 书:

第21课 西学东渐

推进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