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二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学案(3)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二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学案(3)第2页

2"苏辛": 北宋词人苏轼与南宋词人辛弃疾,以苏、辛词为豪放派的代表,故常以并称。

3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最初是配乐的歌词,有自己的乐谱,写词必须词调对字、句、声、韵的要求填写,要做到"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有时还要区别四声,所以称之为填词又叫"倚声"。词调同宫调有密切的联系,填词必须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宫调。词调的名称叫做词牌。词牌代表一定的词律格式。但有不少词牌是有别名的,即调同名异,如《念奴娇》又称《大江东去》《酹江月》《赤壁赋》等;也有的词牌名称相同却不是同一词调即调异名同,如有《忆江南》别名《步虚声》,而也有《西江月》别名《步虚声》。

五、名篇名句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剖析:这句话的意思是:长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弘,笼罩全词。大江东去,淘空一切,唤起我们无限的向往。"浪"怎能冲洗千古风流人物呢?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我们知道,孔夫子早就有"逝者如斯夫"的嗟叹。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剖析:这句话的意思是: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

这句话通过一系列充满动感、饱含气势的动词和形容词,使本词气势恢弘,描画出景色雄奇壮丽的特点。"乱石穿空",表现出岩峰错列、直插云霄的态势;以"惊"修饰"拍岸"之"涛",表现出拍击江岸的波涛汹涌奔腾;"卷起千堆雪","卷起"这个动词,"千堆雪"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汹涌的波涛猛拍陡峭江岸,翻卷而起,形成簇簇浪花,宛如堆堆白雪。这几句表现出赤壁古战场的壮丽奇险,体现了词人神驰赤壁古战场的心情。雄奇壮丽的景色,令人不禁联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景。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剖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

"多情"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词眼,因为它指的是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可以提挈全词。"早生华发"与"雄姿英发"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仕途失意的无限感慨。

4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剖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在世就像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等匡世济俗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他还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