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置课下作业 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在空中( )着,碰到冷风,就变成( )落下来,这时我叫( )。有时变成小( ),人们又叫我( ),冬天,我( )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
2.我( )人们做过很多好事,但也给人们带来很多( )。
三、实践活动
做水变成汽又变成雨落下来的实验.
设计亮点:
(请你从学习内容选取、学习方式的搭配、学习步骤的安排、时间分配、设计理念等方面来说明设计的亮点,以便其他教师更好地关注设计细节,不超过300字。)
本课是一篇科普文章,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水的利与害。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布置学生画水,课堂上,在学生认识了水的不同形态之后,我又让学生画一画水的几种变化形态,让学生真正融入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指导学生朗读,我先让学生观看江河水流的视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朗读指导。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延伸,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后作业:做水变成汽又变成雨落下来的实验.
课后反思:
《我是什么》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却描写的生动活泼,充满童趣。文章用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描绘出水的各种形态。文中不点明我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教学时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 以读为本,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中角色(云、雨、雹子、雪)读有关的句子,把自己当做那个角色,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融入课文。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前让学生自己画水,课堂上抓住重点词句,朗读与描画相结合,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再通过读、描画、演等各种形式,充分理解课文。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
二、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撑,当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了水变成汽的过程后,我又通过课件演示,把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浅显易懂,加强了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他们懂得了课文写的"我在池子里睡觉,在......跳舞、唱歌、开大会。"中"睡觉"是水安静的样子;"散步、奔跑"是水在流动;"跳舞、唱歌"是海水在翻滚及它发出的声音。"开大会"是指水很多,百川入海嘛。
三、学有所得,感悟提升。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受到了环保知识的教育,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回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课后,我又布置了一个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做水变成汽又变成雨落下来的实验. 使学生的课堂所学得以延伸。
当然课堂也有不足之处,个别同学还没有完全融入课文的学习之中,可能是积极性调动还不够。在教学水的不同形态是还可以渗透一些写作技巧。
总之,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