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五:3.9说木叶 第二课时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五:3.9说木叶 第二课时 教案第3页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理解该诗最为关键的意象就是"落木",正如课文中所说,"落木"不是从天而降的木头,而是比"木叶"更加干燥的、干枯的树叶,杜甫用这一意象渲染的是"秋风扫落叶"及"干燥的枯叶"即将落完的意境(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远望,满眼的萧杀凄凉,为下文的忧国伤时做好充分的铺垫。使用落木进一步渲染秋天的气氛:使秋意甚浓甚浓,无边的枯叶纷纷落下,一片萧杀凄凉的景象,为下文写人生之秋的情感表达铺垫张本。主题更为鲜明,意境也更为开阔。

学做思三:意象就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所以鉴赏诗歌,要把握诗人的情感,关键是揣摩意象,而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如"木叶"、"落木"表达的都是萧杀凄凉、悲秋的意境。想想下列诗句中的意象都具有怎样的意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落花流水--"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愁怨的浓厚和不绝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

2)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

鸿雁--苏武牧羊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曾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所以"鸿雁"常借指书信。"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雁过也,大雁没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词人无限的思念。

3)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宋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了悲凉的同义词了。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