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复习《政治史》必背知识点详细总结(人民版必修1)
2010高考复习《政治史》必背知识点详细总结(人民版必修1)第3页

②表现: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汉武帝: 1频繁更换宰相2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3形成中朝

2.唐朝三省六部制:①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命令),在门下省下设政事堂,在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②评价: 三省的最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控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而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3、北宋中央集权

兵权: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地方行政权: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财政权:留一小部分地方开支,其余中央掌控。

君主专制: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又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4.元朝的行省制: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中央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长官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受中央节制。

①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河北,山东,山西),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

②作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5.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从汉到元,政治制度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②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

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③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④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

,⑤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