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师说 教案(1)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师说 教案(1)第3页

古之学者必有师 为什么:去惑必从师 老师的必要性

怎么做:凡有道者皆吾师也 从师的标准

(2)又是怎么说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文章的第二、三段,在整体上是正反论证相结合,第二段使用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第三段使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

文章第二段从反面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说明从师的重要性,开头首先以"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的感叹开头,感叹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造成严重的后果--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接着以三个对比来描述现实社会出现的问题。第一个对比--"古"与"今"对比("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第二个对比--"少"与"长"对比("爱其子"与"于其身")第三个对比,"贱"与"贵"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文章第三段从正面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说明从师的标准,呼应自己第一段倡导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用孔子从师的事例证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正确性。

(3)在论证过程中,语言上有哪些特色?(这一教学步骤主要是让学生对重点语句进行分析)。

A. 对偶:"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式整齐,增强了表现力。

B. 顶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种句式的运用,加强了句子之间的连接,使论述环环相扣,严密紧凑。

C. 语气词:文章的第二段中用"嗟乎"、"呜呼"这样的语气词加强感叹;"其可怪也欤"中的"欤"语气助词,表示感叹。这些语气词的使用,加强了语气,起强调作用。

五、板书设计

师说

韩愈

议论文三段论:引论--本论--结论

引论(提出问题):古之天下必有师

本论(分析问题):师道不传,严重后果 三个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