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教材P103.第1段介绍了鲁迅先生从"医学救国"的愿望到弃医从文的转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人生启迪:①鲁迅先生对自己的理想的追求、对自己的职业的选择,不是单纯地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而是从现实的需要出发,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②由于现实不理想,才有必要追求理想。鲁迅先生正是看到当时国民精神的愚昧、麻木等不理想的现实,才弃医从文,树立起改变和振奋国民精神的理想。③从鲁迅先生的一生来看,还告诉我们:要把理想变为现实,还必须坚持不懈地奋斗。④总之,关于鲁迅先生的这一事例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提供了具体、生动的材料。
1.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首先,理想源于现实
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P95.)"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条件的产物,都要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可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产生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足。正因为人们不满足于现实,才会有对未来的追求、希望和向往,才会为更加完美的目标而奋斗,才会有理想。否则,如果人们对现实都很满足了,觉得什么地方都称心如意,还会不会有理想呢?
其次,理想高于现实
因为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产生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足,所以,它比现实更高、更美好,是现实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正因为理想高于现实,好于现实,它才能激发人们去追求、去奋斗,才能指导现实的发展,对人们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
【注意】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往往把理想与现实等同起来,看到社会生活中一些假、丑、恶的东西和不合理的现实,就对社会主义理想发生怀疑和动摇;有的人看到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出现的暂时困难,或者在实现个人理想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失败,就产生悲观失望情绪,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懂得,理想与现实之间必然有"差距",否则就只有现实,而没有理想了。正因为有"差距",才会有理想;正因为有差距,才需要奋斗。经过奋斗,"差距"是可以缩小以至消灭的,这就是理想向现实的转化,就是理想的实现。
(2)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理想虽然不等于现实,但在一定条件下利益转化为先生,教材P103→104.我国人民祖祖辈辈的"飞天"的理想的实现就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