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4.8《都江堰》学案(2)(鲁人版必修3)
语文:4.8《都江堰》学案(2)(鲁人版必修3)第3页

⑥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⑦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⑧它,就是都江堰。

思考:1、在第一部分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从多方面进行比较,那个方面是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为什么?

2、 概括本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美读课文第二部分。

(1)美读课文第二段,应读出"闻其声"的层次感;美读第三段,要传达作者紧张喜悦豪迈赞叹的丰富感情。

(2)作者通过描写都江堰强悍而又驯顺的水,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怎样?

(三)解读第三、四部分,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句子。

(1)如此激动人心的都江堰,这样富有魅力的水,究竟是谁,赋予了它们无尽的生命,千百年来唱着动人的歌?那就是李冰父子。

(2)这里明显地出现了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

(3)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4)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5)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

(6)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

(7)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8)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9)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

三、重点探究

1、 李冰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2、是如何来表现这些内容的?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考查你附近的名胜古迹或民居建筑,探寻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写一篇短文,与同学交流。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