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课程学案导学专题二十一(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人教版)
历史:新课程学案导学专题二十一(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人教版)第2页

内容 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核心)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即"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凡反帝之个人和团体享有民权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实践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评价 积极: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进步性: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是国共合作的基础;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解决了革命的依靠力量问题),推动了大革命的高涨

局限性: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联系 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扬弃和发展。 1、 思想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

2、 临时约法

(1) 颁布: (1912年春)

(2) 内容:

(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3) 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4) 意义:

(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3、 捍卫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简表

时间 内 容 主要著作 萌芽 中共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 初步形成 土地革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