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 教案
师:这是一首李商隐回首往事的诗,那么回忆,同学们考虑一下,在回忆的时候人们的情境是......或者说,回忆的文字在朗读的时候节奏是......
生:慢
师:哎,舒缓,缓慢一些。第一次朗读了,接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出这种回忆的感觉。注意,要放慢节奏,缓慢一些。"锦瑟无端五十弦"一二读。
(生齐读)
师:如果要把回忆的感觉读出来,最后两个字"惘然"要......
生:慢一些
师:哎,再来一遍,"只是"一二开始
(生读最后一句)
师:慢慢的,还在回忆,这个"然"字不一定就从回忆中醒过来,它还在引导着我们继续去沉醉,继续去思考。好,这位女同学,你给大家读一读。
(一女生读,读得一字一顿)
师:速度再慢一点好吗,读两句,最后两句。
(女生读最后两句,读到"当时"的时候笑了)
师:只是当时已惘然(师范读)所有同学一起来读,一二开始
(生读)
师:好,再说说看,这次读了以后你告诉我,这首诗你读出了诗中的......
生:悲伤。
师:好,马上就说出来了,悲伤。你呢?
生:哀愁。
师:其实,这两个词所表达的概念一样不一样?
生:一样。
师:也就是说,这首诗同学们都认为是一首极其伤感的诗,说说看,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伤感?
教者就是这样让学生读品结合,一直延续到课堂的最后。像这样一首诗歌,留在学生心里的感觉也许是永恒的,但一篇散文如果这样教,也许效果会大打折扣。
其二,古诗词到底应该怎么教?现在我们的古诗词教学或是陷进理性赏析不能自拔,或是陷进应试陷阱不能跳脱,或是陷进朗读怪圈乐不思蜀......诗歌最重要的还是体验,创设平台给学生体验,朗读只是进入体验与呈现体验的一种手段,我们不能陷入为朗读而朗读的尴尬处境。下面这一教学片断就很好的体现朗读和体验的很好结合。
师:有泪的记忆是伤感的,是吧,(生答:对)这个泪字要读出他的伤感味道,不应该是这么平淡的,对不对,再来,"沧海"这句话。
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师在生读"珠有泪"时一起读,带动了生的情感)
师:旁边同学再读一读句子中的伤感。
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生在读后一句时读成蓝田玉暖日生烟)
师:蓝田日暖玉生烟(师重读一遍)。烟的一种感受,泪的一种感受,慢慢的给你一种伤感的基调,但我觉得你第一个词的爆发力很强,它不是伤感,你用的是"沧海月明"(音调较高),请注意一下。后面同学再说说看,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伤感?
生:最后一句。
师:请读出来。
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师:怎么说?
生:有些人回忆是很痛苦的,很凄惨的,所以说想起往事有一种悲凉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