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 第九课《说“木叶”》 一体化导学案 (无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 第九课《说“木叶”》 一体化导学案 (无答案)第1页

 课题:说"木叶"

一、【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比较 "(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

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二、【学习重点】

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比较"木"与"树"的不同,从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三、【学习难点】

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进行诗歌意象品味练习 。

四、【教学过程】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林庚(1910年2月22日-2006年10月4日),字静希。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福建闽侯人。诗人、文史学家 ,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编文学刊物。1933年初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以后又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1937年到厦门大学任教十年,1947年为燕京大学教授,1952年至今为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早年以诗闻名于世,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组缃,并称"清华三才子",是著名的唐诗楚辞研究专家。对明清小说也很关注,并提出颇多精辟的创见。著有《唐诗综论》《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和《中国文学简史》等多部著作。获国家教委教材一等奖。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他数十年如一日,谆谆教导后学,桃李满天下。

2、释 题:

"木叶"即"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由于作者是一个学者,也是诗人,有着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联想力,因而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艺术中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这篇课文需要我们逐字逐句认真、细致地读,把整篇文章贯穿起来,各个部分融会贯通,就可以把握文意。

3、 词语积累

无妨:不妨。 歧路:岔路。

迢远:遥远。 翩翩:飞舞的样子。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 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绵密:言行、思考细密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