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教学说课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中"硝酸"的内容。
硝酸是氮的重要化合物,其性质也贯穿高中化学的始终,编排在化学必修1的最后,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可以衔接必修1的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也为必修2学习元素周期律奠定基础。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学习其重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课的重点、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
二、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硝酸之前已经学习和掌握了无机酸的通性、离子反应的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浓硫酸的特性以及氮的重要氧化物,在知识储备上具备了学习硝酸性质的基础。该年龄段学生思维特点已由形象思维逐渐转向抽象思维,由感性向理性过渡,但直接的感官刺激仍是他们最有效的学习手段。
基于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我整合了本课的内容,设计了实验教学。
三、 实验教学简述
(一)对传统实验的教学剖析
实验教学法在化学学科中是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化学实验是学生形式化学认知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进行科学抽象的感性基础和出发点。学生参与实验过程,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验证理论知识,不仅能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能力、操作技能、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
硝酸是高中元素化合物体系中重要的内容。元素化合物是化学基本理论的基础,属于描述性的化学知识,学生容易理解,但记忆困难,学不好记不牢会影响进一步学习基本理论。通过实验探究硝酸的性质,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景中,充分参与并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意识,也能帮助学生的记忆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传统的硝酸性质实验方案中,使用常规的试管等仪器,铜与浓硝酸反应迅速产生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