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学案)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学案)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学案)学习指导
(一) (学案)知识网络
(二) (学案)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同学们要知道传统文化是如何形成的,明确文化的继承性。正确看待传统习俗的价值,能够运用中国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和传统思想继承的典型事例,从中感受文化的继承性。
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即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们成长的消极作用。
能够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三) (学案)学法指导
1.(学案)利用网络查询相关资料的方法
本课内容涉及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多方面的内容,如果通过网站查询与之相关的具体内容,有助于同学们理解传统文化的形成和特点。可供参考的网站有:"中华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网"、"中国文化网"、"国家文化网"。
46
2.(学案)归纳说明的方法
通过列举中国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的事例,能够从具体到抽象,归纳出传统文化具有哪些特点。
3.(学案)用辩证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本课有两个具体内容涉及到如何辩证的思维的问题,一是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是怎样的,二是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学们应该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二、(学案)知识点拨
(一) (学案)传统文化的形成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思想观念、礼仪制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传统文化是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的积淀,带有自己民族的特色。
传统文化既存在于历史中,而且也存在于现实中。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影响和作用,传统文化渗透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我们身边的文化现象,表面上似乎是新近产生的,其实与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生活离不开民族传统文化。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从生活中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文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思想是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
例题:《格萨尔》是我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格萨尔》是在藏族古代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