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__液体分为两层,上层液体显紫红色__。
解析:(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s\up7(△(△)MnCl2+Cl2↑+2H2O;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杂质,氯化氢易溶于水,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不大,选择饱和食盐水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发生堵塞时B中的压强增大,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2)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验证干燥氯气无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选项中a、b的Ⅱ中都是干燥剂,再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不能验证氯气的漂白性,C中Ⅱ应为固体干燥剂,不能为浓硫酸,所以,Ⅰ、Ⅱ、Ⅲ依次放入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所以选d。
(3)D中是溴化钠,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溴单质,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橙色;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溴单质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溶于苯呈紫红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能 力 提 升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不能直接一步实现的是 ( D )
A(HCl)→B(Cl2)→C[Ca(ClO)2]→D(HClO)→E(CO2)
A.A→B B.B→C
C.C→D D.D→E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氯气不能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B.欲除去氯气中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可将此混合气体通过盛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C.向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红色褪去是由于氯气与NaOH反应导致溶液碱性减弱
D.将氯水滴入碳酸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出现
3.如图所示,A处通入氯气,关闭弹簧夹B时,C处红色布条无明显的变化,打开弹簧夹B时,C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由此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