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辽宁省辽阳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100所名校】辽宁省辽阳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的学习模式,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心态,进而在游戏中寻求逃避。社会流动和竞争压力又会产生父母与孩子分离的现象,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也更容易向游戏寻找心理安慰。当父母怪罪孩子沉迷游戏时,其实应该好好问自己以下这些问题:我每天有多少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我们在一起时有共同分享的快乐吗,孩子究竟遇到了哪些问题,我对于这些问题又提供了什么样的支持?

  网络、手机、游戏,这些新媒体都具有比传统媒体更容易令人上瘾的可能性,但新媒体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我们需要更全面地理解个人、社会、时代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成瘾原因,及其与新媒体的复杂关系。一方面,游戏厂商需要在游戏中建立防沉迷的机制。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游戏在娱乐、社交、认知、情绪释放等方面的优势,在教育过程中融合进游戏元素,寓教于乐,让教育本身变得更主动,更活泼。

  把数字化新技术和社会关怀结合起来,为家庭搭建更好的亲子沟通、亲子娱乐的网络平台,开发更适合孩子成长的游戏,这是解决游戏成瘾问题更好的努力方向。比如风靡世界的一款教育游戏让孩子使用绘图工具画出各种部件和场景,内置学校各年级相关教学案例,几乎可以模拟教科书全部物理现象,让课本内容变得生动直观。认知科学的最新研究也表明,电子游戏能给大脑功能带来积极改善,如提高注意力、增强短时图像记忆力、使人在不同任务之间转换更自如,这些大脑的高效状态如果能与需要专注和想象力的严肃工作进行结合,就能更好地提高效率。

  康德、席勒、斯宾塞等思想家早就阐发了游戏的意义,他们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游戏可以帮助人实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进入自由与审美的境界。今天,游戏与技术日益融合,技术打开游戏的可能,也释放人类的游戏天性,使游戏成为重要文化现象。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我们更需要认识人类的发展与游戏的关系,在游戏与学习、教育、工作乃至社会治理方面寻找结合点,把人的游戏本能通过新的媒介形式转化为创造与进步的动力。

(摘自严峰《把游戏本能转化为创造动力》)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游戏成瘾的原因探究治疗的途径不是医学方面的问题,仅仅强制戒断不能解决问题。

B.相比于其他孩子,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遇到问题时更倾向于到游戏中寻找精神寄托。

C.和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更容易让人上瘾,但其上瘾原因也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D.康德等人认为游戏能让人感性和理性合一,达到自由和审美的境界,是艺术的起源。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分析了游戏具有交互性的特点,指出创造和掌控对理解游戏成瘾的作用。

B.文章分析了新媒体与游戏成瘾的辩证关系,论证了游戏助力孩子成长的可行性。

C.第4段举出了一款游戏让孩子学习成绩更优秀的实例,目的是为游戏开发者指明方向。

D.末段分析了当前游戏成为重要文化现象的形势,号召人们将游戏本能转化为创造动力。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少年游戏上瘾,是因为在游戏过程中能主动进入虚拟空间,自我操纵游戏的结局。

B.父母只要认真地检讨自身,给孩子多点陪伴,就能阻止孩子在游戏中寻求逃避。

C.如果能将游戏与需要专注和想象力的严肃工作进行结合,就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D.当前的游戏厂商既要设计防沉迷的机制,又要在游戏和教育有机融合方面下大力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琥珀手串

宗璞

  祝小凤当护工已经六七年了,照顾的大多是老太太。她做事细心,手脚又麻利,是上等的护工。

  这一次,祝小凤照顾的这位老太太,姓林。老太太只有一个女儿,在一家大公司做事,人称林总,母女俩相依为命。

  祝小凤心里羡慕林老太的女儿。林总的衣着,那真是千变万化。有时毛衣上开几个洞,像是怕风钻不进去;有时靴子上挂两个球,走起路来乱甩。跟着她的人对老太太说:"林总经常出现在各种场合,报道中总少不了介绍她的服装。"老太太叹一口气,摇摇头。

  这一天,林总来了。她穿了一件黑毛衣,完整的,没有窟窿;胸前有一件蜜色挂坠,非常光润;手上戴了同样颜色的手串,随意套在毛衣袖子外面,发着幽幽的光。小凤只觉得好看,不知道是什么材质。林老太看着女儿说:"今天穿得还算正规,黄和黑这两种颜色搭配,很典雅。"女儿便把手串褪下来,说:"这叫蜜蜡,琥珀中的上品,做工也好。"林老太随手模了摸,说:"戴首饰越简单越好。好在你不太喜欢这些东西。"

  祝小凤照顾林老太吃晚饭,问了一句:"琥珀很贵吗?"林老太说:"要看质地......"说着便呛咳起来。祝小凤忙倒水、捶背,不敢再多话。

  过了几天,祝小凤的丈夫来看她。二人去逛市场,忽然看到一个小摊。祝小凤站住了,她的目光落在一件饰物上,那俨然是一件琥珀手串。她拿起手串,摸了又摸,看了又看,看不出和林总的有什么不一样,几次放下,又拿起来。丈夫善解人意,和摊主讨价还价,花了五块钱,把手串买下了。小凤明知这钱是自己挣的,心里还是荡漾过一阵暖意。

  回到医院,小凤指着手腕上的手串,请林老太猜值多少钱。林老太说:"做得真像。十块?二十块?"小凤道:"您出个价,我卖给您。"二人都笑了。

  晚饭后,护工们议论起小凤新戴的手串。一个说,一看就是假的,玻璃珠子罢了;另一个说,别看是假的,做得真像呢;还有一个说,管它真的假的,好看就行。

晚上,林总来了,祝小凤拿起自己的手串请她过目。林老太忽然说:"小凤这么喜欢这样的手串,你们两个换着戴几天。"女儿笑着把手串褪下来。小凤不敢接,林总说:"换着戴吧,怕什么,只要妈妈高兴。"说着,她把手串放在桌上。小凤便也把自己那串放在桌上,取了林总那串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