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天地间一片寂寥的景象,我要经历多少岁月才能修炼成梅花那样的品格呢;选项B,《樟镇夜泊》是宋朝著名文学家艾可叔的代表作品之一。艾可叔咸淳四年(1268)进士。历任吉水县文学、新建县丞、西台中丞,官至御史中丞。入元不仕。以诗文著称;选项D,是南宋文天祥的诗句,写于南宋末年宋没落之际;选项C,是北宋词人王禹偁《春居杂兴》,所以写的不是南宋末年的时代背景。故答案选C。
5.某位老师向学生讲述下文的用意,最可能是希望学生:
农民问教授:"一个聋哑人到五金行买钉子,他先把左手的两个指头放在桌上,然后用右手做鎚钉的样子。店员拿出鎚子,他摇摇头,用右手指了指左手的两个指头;店员拿出钉子,他点点头。这时,一个盲人走进来。先生,请您想一下,他会如何买到一把剪刀?"教授从容答道:"简单。他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刀的样子就可以了。"农民笑起来:"先生,他不需要这样,盲人是会说话的。"
A. 勿受既有认知限制 B. 莫因专业蒙蔽真相
C. 审慎辨析言语歧义 D. 勇于质疑权威观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某位老师向学生讲述下文的用意,最可能是希望学生",这就要求考生先分析材料的意思,然后再分析老师讲述的用意。材料中,农民先给教授讲述聋哑人买钉子的过程,农民把聋哑人买钉子的过程讲述的非常详细,然后问教授"一个盲人走进来"会如何买到"剪刀",教授的回答是"他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刀的样子就可以了",教授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前面农民说"一个聋哑人到五金行买钉子,他先把左手的两个指头放在桌上,然后用右手做鎚钉的样子",农民的讲述在教授的心中留下印象,把教授往这个方面指引,因而忽略了"盲人是会说话的"这一常识,教授是受到自己既有认知的限制,而老师给学生讲述这个故事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不要受到自己既有认知的限制,故选A项。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雅賺
郑板桥先生,书法钟王,参以米蔡,转似篆隶;画则得所南瓮家法,更参以徐青藤老人,挥洒雄杰之致,便卓然大家。
其时,商家因盐政都转,咸重先生,遂争求先生书画,以为荣。各商皆得之,唯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