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恭行天罚""天命殛之""子畏上帝""天命诛之"这里都体现出借用上天意愿来加强统治的思想。体现出神权与王权有机结合的特点,故B项正确;夏、商、周时期的中国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借助神权思想加强统治,不是迷信活动盛行,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法等级的信息观念,故D项错误。
【点睛】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注意两个"角度"、理解三个"特点"。
一个"主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
两个"角度":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二是横向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三个"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二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三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
3.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想把王位的宝座千万世的传下去;汉王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表明
A. 君主专制得以不断强化
B. 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
C. 分封制的基础依然存在
D. 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
【答案】D
【解析】
材料只涉及王位继承问题,没有体现君主权力的集中问题,排除A;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宗法制走向崩溃,排除BC;材料表明宗法血缘关系影响封建王朝的权力的继承,实质是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故选D。故选D。
点睛:皇帝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其基本特征是:皇位世袭、皇权至上和皇帝独尊。
4."孝"作为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维护家庭和睦、安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与"孝"这种传统美德的形成关系最为密切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