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上学期第7周每周一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上学期第7周每周一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子笑"的口诀。但《大明律》中却规定:"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7.《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58-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  )

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 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

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 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8. 据史料记载,广州、博罗、四会等附近有大城,有市、官员和机构对陶瓷贸易进行管理,而且三地都处江边,四会则控制着现在的佛山、南海、高明、三水等地,是西北江的交汇处,也是货物流通的枢纽。这些史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交通枢纽对商品集散地的重要性 B.广东与中原的经济来往频繁

C.官方对商品贸易进行严格管理 D.广东瓷器经河道运输至中原地区

9. 据统计,在清代1 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材料体现了(  )

  A.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 B.市镇成为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

  C.清朝政府对商业发展高度重视 D.政府利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城市化水平

10.《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bào),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西周的这套做法(  )

A.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 B.强化政治等级制度

C.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 D.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11.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 (  )

  A.清代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D.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

12.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从历史发展趋势看,这种做法(  )

A.强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以法律和行政命令干预经济

C.阻碍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D.使专制统治开始受到了挑战

13. 史料记载,宋代漳州一带"客户则无立锥,惟藉佣雇,不能营三餐之饱,有镇日只一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