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芮城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芮城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C.《马关条约》和中共诞生 D.《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7.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C.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8.《剑桥中华民国史》写到:"当共产党出发长征时,亚朋德和A.J.比林汉(外国传教士)考察了共产党原先统治过的地区。在那里他们发现农民们喜欢的是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当时农民们喜欢共产党的主要原因是

 A.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 B.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利益

 C.红军打败了国民党"围剿" D.国民党对日妥协投降

9.1937年9月3日,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在日记中写道:"此次抗战是持久战,在得最

后胜利,非争一时一地之得失,小胜不足喜,小败不足忧,须有百折不挠之精神,做屡败屡战之准备。"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A.因淞沪会战的失败认识到持久战必要性 B.陈诚受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影响

 C.全面抗战爆发国民党军队处于劣势 D.国民政府早已做好了进行持久战的准备

10.毛泽东在给前线的作战电报中提出:"为着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

我们准备令刘伯承、邓小平......歼灭黄维兵团之后,留下杜聿明指挥......诸兵团之余部,

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敌向徐州、郑州、西安、绥远诸路逃跑,是没有可能

或很少可能的。"据此判断,该电文的主要意图是

A.指示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B.确保平津战役的顺利开展

C.要求迅速歼灭淮海战场上的敌军 D.防止辽沈战役中东北敌军的南逃

11.1949年《共同纲领》第3条规定,国家"保护......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而1954年宪法第4条则提出"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此变化

A.弥补了《共同纲领》的缺陷 B.适应了社会制度变革的需要

C.坚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方针 D.反映了国家政权性质的转变

12."踢开党委闹革命"、"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拿起笔做刀枪,集中火力打黑帮"、"路线是个纲,纲举目章"。这些曾经流行于中国的政治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B.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经济建设须为政治斗争服务

13.1983年6月,撒切尔夫人连任英国首相,她使出了"三角凳"策略,即让港英当局作为独立第三方参加谈判,使谈判形成2:1的态势。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拒绝,理由是

A.违背了中方"和平统一"的方针 B.体现不了"港人治港"的精神原则

C.香港不是一个政治独立实体 D.统一方案须得到三方的共同接受

14.20世纪50年代末,针对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毛泽东采取了"坚持原则,后发制人;坚持斗争,留有余地;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方针,而当苏联对新中国进行战争挑衅时,毛泽东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