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由此可见孔、孟二人

A. 宣扬复古守礼

B. 肯定汤武革命

C. 追求仁政德治

D. 主张重构秩序

【答案】D

【解析】

材料借助孔子与孟子二人评价"国君与人臣"这一对关系来考察春秋战国时期旧的政治体制的破坏与重建--孔子希望恢复被破坏了的稳定的等级秩序,孟子所倡导的则体现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择明君而行抱负的很强的流动性,改变周制之下的等级僵化。孔子批评管仲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 ,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可见双方都强调君臣相处要遵循正常的秩序,故选D。材料没有涉及礼制问题,排除A;汤武革命是指仁德的商汤与周武王以武力推翻前朝的革命。材料没有体现孔孟主张仁德的相关信息,排除BC。故选D。

易错项分析:本题易错项为B。材料强调的是君臣关系应恪守的原则,但当君不听臣谏时臣子可离开君主,当臣子离开国君时,也就无所谓再安其位、守其职了。

3.在董仲舒看来,君主受命于天,但天却不是为君主个人而立,并认为灾异谴告理论作为"天人感应"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天对人间政治得失与治乱兴衰的回应。可见"天人感应"思想

A. 从理论上论证了君权合法性

B. 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C. 对君主权力滥用有一定约束

D. 有利于维护政治的大一统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并认为灾异谴告理论作为'天人感应'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天对人间政治得失与治乱兴衰的回应"来看,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中以上天惩罚的形式包含着对君主权力滥用的一定约束。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B、D项。

【点睛】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突出君在民之上,违背了先秦儒学的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