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测试卷
历 史答 案
第Ⅰ卷
1.【解析】粮食亩产量的提高体现了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的提高,这是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的结果,C正确;自唐朝后,农业生产工具创新较少,排除A;农业高产作物引进于明中后期,这不能说明以前亩产量的提高,排除B;土地开垦只能增加土地面积,并不能提高单位亩产量,排除D。
【答案】C
2.【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男女各二人"可知,三个历史文献的记述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形成。故答案为B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农业经营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没有体现出精耕细作的特点,排除C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女织"的特点,排除D项。
【答案】B
3.【解析】柱状图体现出用于农业的工具多样化,有碎土工具、刨土工具等,体现出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特点,故A正确;材料中主要提及农业生产,不是官营手工业特点,故B错误;冶铁业应该多样化,并不是单纯农具为主,故C错误;D中全面说法绝对。
【答案】A
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经济重心的南移。根据材料"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可得出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故B项正确;A项没有体现变化趋势,故排除;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属于对外开放,故C项错误;D项也没有体现变化趋势,故排除。
【答案】B
5.【解析】从材料中的"诸侯与之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来看,子贡是以私人身份经商,不是官办工商业中的官员,说明私人从事商业开始出现,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地主阶级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是在西汉时期,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B
6.【解析】明代有人提出"二十四民"之说,新添了"蓖头"、"修脚"、"修容"等"不稼不穑"之民,说明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得到显著发展,社会力量发生了新的分化,城市里从事服务的行业增多,故B正确;鸦片战争后我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A表述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阶层流动不受限制",排除C;材料信息只是说明从事服务的行业增多,没有涉及"社会风气极度奢靡",排除D。
【答案】B
7.【解析】根据"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教子业儒应科举"说明宋朝时期,商人社会地位不高,所以非常重视后代"业儒应科举",步入仕途,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官员许骧的父亲先为商人和教子业儒应科举,无法体现"士人经商蔚然成风",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重义轻利",排除B;宋朝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错误。
【答案】D
8.【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美国工业化的认识,分析题目的表格,1870-1890年正值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大批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但由于各州工业化程度不同,各州农村人口减少量也不同,就造成了这样的局面,故选C。材料不能反映农村经济出现衰退,故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农村人口出生率"的信息,故排除B。图表也不能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恶化"的信息,故排除D。
【答案】C
9.【解析】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国是丝绸贸易,"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说明新航路开辟之后的贸易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发展,故B正确;A是对于欧洲的影响;C是对于西班牙影响;D与材料中中国主导信息不符。
【答案】B
10.【解析】材料中英国政府明确规定北美殖民地的物产只供应英国,其产品输入英国只能由英国船只或本上的船只运输,英国出口的商品只许英国船只运送。上述规定旨在打击掌握海上商业霸权的荷兰的利益,故选B;A、D两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是在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形成的,故C项错误。
【答案】B
11.【解析】由"1650-1800年间提高了77%、19世纪上半叶提高了79%"可知时间大致是工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故选A;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机械化生产方式的普及,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不大,排除C;工业革命期间,英国主要是出口工业制成品,不是农产品,排除D。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