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D.③④
10.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我国北方农民总结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规律具有条件性 D.规律具有主观性
11.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
A.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 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D. 世界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
12.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
①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实践认识是发展的动力
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3.2014年"两会"召开之前,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基层,广泛了解民意,听取群众呼声,积极酝酿建议、提案。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D.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4.幻想开启人生的美好希望,行动成就人生的美好愿景。这体现了
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③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④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C.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D.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16."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对这段话的理解中,最恰当的是
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真理是主观的
C.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D.认识没有是非标准
17."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C.城市是社会运动主体 D.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18.莫言获2012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热,迅速席卷社会"莫言效应"催生一座座经济金矿。材料主要体现了联系的
A.多样性 B.条件性 C.客观性 D.普遍性
19."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敌不过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这句名言蕴涵的哲理是
A.领袖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B.搞好关键部分,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C.部分的功能大于整体的功能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0.下列诗句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①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②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④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