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B两点间的电势差是U=1 500 V
B. 电荷量q=+2×10-4 C的电荷从A点运动到B点电势能增加0.6 J
C. 若取A点的电势φA=0,则B点的电势φB=-3 000 V
D. 电荷量q=-2×10-4 C的电荷从A点运动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0.6 J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示可知,AB方向与电场线方向间的夹角θ=60°,AB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d=Lcosθ,AB点间的电势差:UAB=ELcos60°=3×104×0.2×0.5=3×103V,故A错误;电荷量q=+2×10-4C的电荷从A点运动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故B错误;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落,故若取A点的电势为0,则B点的电势φb=-3000V.故C正确;电荷量q=-2×10-4C的电荷从A点运动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大小为:W=qUAB=−2×10−4×3×103J=−0.6J.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首先要想到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场强的关系式U=Ed,其次要正确理解d的含义: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注意电场力做正功时电势能减小,克服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增加.
5.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的三条电场线,实线为一带负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R、Q是这条轨迹上的三点,由此可知 ( )
A. 带电粒子在P点时的电势能比在Q点时的电势能大
B. 带电粒子在R点时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比在Q点时的小,比在P点时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