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省十余年,机事密勿,亚于朱异。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②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③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琰传》)
(注解)①傅岐:南朝梁重臣傅琰的孙子。②侯景:东魏旧将,降梁,后又举兵反梁,史称"侯景之乱"。③大款:隆重盛大的礼节。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
B.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
C.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
D.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阕:指封建时代官员父母去世后,去官回家守孝三年,丧期满除服。
B.大同:是南朝梁武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皇帝即位后往往会改元,换一个新年号。明清皇帝基本上只有一个年号。
C.江右:指长江下游以东的地区,因古代地理"江"特指长江,又以东为右。
D.嫡嗣:指皇位承继人。立嫡问题在封建宗法社会中特别重要,基本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岐曾经仕途偃蹇。最初在梁担任官职,兼任尚书金部郎。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又因疾病被闲置了很久,后被授予始新县令的官职。
B.傅岐才能卓异,方法独特。郡府对在斗殴中致人死命的罪犯严刑审讯,毫无结果;傅岐凭自己的能力轻而易举地让案子解决了。
C.傅岐见解独特,长于辩才。败将萧明派人回梁国,表明魏国想与梁国通好的愿望。梁国众臣一致议和,傅岐却力排众议并最终说服了皇帝。
D.傅岐洞察力强,目光高远。侯景请求宣城王出送,傅岐建议拒绝;订立城下之盟后,文武大臣欢喜雀跃,希望就此解围,只有傅岐看破了侯景的用心。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
(2)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宿毕侍御宅
钱起
交情频更好,子有古人风。晤语清霜里,平生苦节同。
心惟二仲①合,室乃一瓢空。落叶寄秋菊,愁云低夜鸿。
薄寒灯影外,残漏雨声中。明发南昌去,回看御史骢。
注:①指汉代羊仲、裘仲,是廉洁隐退之士。
17.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毕侍御有古人之风,深为钱起敬重,因此二人交往较多,交情颇深。
B.清霜时节,钱起夜宿毕宅,二人平生受了同样的苦,因而一见面就彻夜长谈。
C.第五六句化用两个典故,赞美毕侍御生活简单清苦,是廉洁隐退之士。
D.最后两句想象自己第二天早晨到南昌去的情景,"回看"表现出作者对朋友的留恋之情。
18.本诗第七至十句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19.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抒写的境遇相似。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写沙漠奇寒、彤云密布的景象,同时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3)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写"客"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