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D.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指官员调动。在古代,"迁"有三种情况:平调;升迁;降职,如左迁等。
B.母忧,指母亲的丧事。封建时代如果官员的父母去世,官员应离职守孝。
C.岱宗,即泰山。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名。因处东部又称东岳。
D.追赠,加封官职、勋位等,一般用于表扬对朝廷有重大贡献的生者或死者。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淑少有风度。他才几岁时.就被袁湛认为是一个不平凡的孩子;到了十几岁时,他又受到姑父王弘的赏识。
B.袁淑为官有节。即使是表兄关系,他也没有依附刘湛;由于卫军临川王义庆好文学,他因此前往任其谘议参军。
C.袁淑能借机进言。北伐之际,他认为形势转好,封禅的时机成熟,于是建议太祖封禅泰山,并上呈一篇《封神书》。
D.袁淑坚守朝纲底线。刘劭要弑君篡位他直言劝告;受到威胁后,他婉言劝诫,后来因始终不愿帮助刘劲而被杀。
12.把文中两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淑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道艳,纵横有才辩。
(2)始兴王溶尝送钱三万饷淑,一一宿复遗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
评卷人 得分 三、句子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金樽美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羽扇纶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②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②睡觉(jué):睡醒。
14.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用晨雪、笳声、铁骑等事物,描绘出一幅莽苍凄厉、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图。
B."想关河"的"想"为推测之意,是词人由"不知何地"的梦境回到现实后的联想。
C.词人通过寒灯.漏声、斜月等意象,写出梦醒后环境的冷清,渲染凄苦悲凉之情。
D.梦境中戎马军旅逼真,现实中理想抱负却一场幻梦,梦内梦外形成反差和错位。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评卷人 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以为期
夏磊
中秋了,院子里的几株四季桂却迟迟没有开花,像是忘记了以往的约定,而每到这个时节,在老家生活的那段时光以及深藏心底的一些人和事,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像一缕秋天的展雾一样轻柔地飘进我的梦里。
每年,当连通着长江的河水由浑转清的时候,我知道秋天就要来临,水边的蓼花应该盛开了。
其实在老家的时候,我并不知道那花叫蓼花,我们都称它狗尾巴花。这花在九月和中秋的时候开得最好,它大片大片地簇拥在水沟边上,茂盛得让人不太敢走进,生怕花丛里会有什么小危险。而它也鲜艳得让人不忍心去践踏,无人欣赏却干净水红。后来,我在清人纳兰性德的词里读到这样两句:"燕子矶头红蓼月,鸟衣巷口柳杨烟。"这才知道原来狗尾巴花就是蓼花,也叫红蓼。我那么多次在燕子矶的水边走过,却并不知道蓼花的花名和花语。也许是那时年纪还小,还不曾懂得什么是离别和思念的滋味吧。"江南江北蓼花红,都是离人眼中血。"从琼瑶作品中看到这两句,才知道原来这不起眼的花竞代表了离愁别绪。
在这个秋雨蒙蒙的上午,窗前独坐,我忽然那么想去找找蓼花,不知道它们是否还和昔日一样鲜丽。我没能找出第二首纳兰留给我家乡的诗词,而故乡留在我记忆中的除了许多刻骨铭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