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下列要求。
大会期间,中国政府网联合人民网、新华网等28家网站发起"我向总理说句话"的网民建言征集活动,开设了"钱包那些事""教育那些事""办事少跑腿""大政国策我来说""我的政府如何建"等十大类建言领域。活动共接收网民留言40多万条,有建议,也有批评,其中2 710条优质建言被报送至国务院有关领导和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开展此次网民建言征集活动的依据。(20分)
答案: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开展此次网民建言征集活动,尊重了人民的主人翁地位,有利于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的根本利益。(6分)
②我国公民享有监督权和言论自由。开展此次建言征集活动,使群众有机会批评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政府完善自身工作。(6分)
③我国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参与民主决策。开展此次建言征集活动,有利于政府决策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8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维护司法的独立审判权和坚持舆论监督,是确保我国司法公正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自从网络舆论勃兴并与传统媒体、民间舆论合流之后,一些社会影响很大的案件,如"邓玉娇案""杭州飙车案"等,弱者正是通过舆论由"地位"的弱者变成了"舆论"的强者,最终讨回法律的公道。
材料二 然而从更广阔的社会意义上看,公众先入为主式的评判和舆论狂欢,往往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在汹涌的民意挟持下,法官很难做到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正如学者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说,即便是肉眼难辨的舆论力量,当它超过了拥有者所能控制的范围,结果也是力量的暴走与滥用。每个公民,哪怕是那些"众人皆曰可杀"的被告,也享有辩护和接受公正审判的权利。当国家意志--法律的权威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公民的权益也得不到保障。
(1)材料一主要体现了公民的哪一项政治权利?公民行使这一政治权利有何意义?(10分)
(2)材料二警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政治权利?(10分)
答案:(1)材料一体现了公民的监督权。行使监督权,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