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鲁科版选修4 第3章第4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 作业
2017-2018学年鲁科版选修4 第3章第4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 作业第3页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选择的酸碱指示剂应在指定范围内或滴定终点时有明显的颜色变化。滴定终点溶液呈酸性时,可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溶液呈中性或碱性时,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2.答案:D 解析:强酸完全电离,弱酸部分电离,在pH相同的情况下,即氢离子浓度相同的情况下,CH3COOH溶液中还有部分CH3COOH未电离,因此反应恰好完全中和时,这三种酸都恰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V3要大一些,而V1和V2相等。

  3.答案:A 解析: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量取NaOH溶液,开始时仰视液面使读数偏大,取出部分溶液后,俯视液面使读数偏小,滴定前后读数差为10.00 mL,但实际取出的液体体积偏大。

  4.答案:C 解析:由于滴定至终点时多滴了一滴NaOH溶液,即NaOH溶液过量,所以滴定后溶液呈碱性,溶液中c(OH-) = mol·L-1= 1×10-4 mol·L-1,溶液中c(H+)==1×10-10 mol·L-1,溶液的pH为10。

  5.答案:B 解析:待测的NaOH溶液浓度计算式为c(NaOH)=c(HCl)×V(HCl)/V(NaOH)。A项,NaOH固体称量时间过长,会有部分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得到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等质量的Na2CO3消耗的盐酸比NaOH少,所以使滴定结果偏低。B项,盛放标准盐酸的滴定管用碱液润洗,实际使盐酸变稀,这样会使消耗盐酸的体积变大,所以使测得的结果偏高。C项是正确操作。D项,固体NaOH含有KOH时,会使消耗的盐酸变少,使测得结果偏低。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酸碱中和滴定。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不需要润洗,甲操作错误。甲操作过程中,碱式滴定管没有用碱液润洗,取的碱液比理论值偏小,但甲将锥形瓶用碱液润洗了,使碱液的量又增多,无法判断最终甲的测定数值比乙大还是小,C错。乙用甲使用过的碱式滴定管取碱液,相当于碱式滴定管已经润洗了,锥形瓶内有水对实验无影响,乙实际测得的数值比较准确,D正确。

  7.答案:D 解析:的检验是利用NaOH与其反应产生NH3;I-的检验可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反应产生黄色沉淀AgI;Fe3+遇KSCN溶液显红色(或者与苯酚反应,溶液显紫色);只有Ca2+不能反应生成气体,故D不合理。

  8.答案:D 解析:X为10 mL、Y为30 mL时恰好中和。

  30cY=10cX ,A、D合适。

  加入Y 20 mL时,pH=2,代入

  A.≠0.01,

  D.=0.01

  pH=2,D符合。

  9. 答案:(1)不会 当酚酞变色时的pH条件下,HCl是与NaOH发生反应,不会与BaCO3作用

  (2)浅红色 无色

  (3)不能 滴定管下方刻度线距活塞处有一定空间,不能测出其所用的滴定液体积

  (4)不能 偏高

  10.答案:(1)①偏高 ②无影响 ③B ④无 粉红(或浅红) (2)18.85%

解析:(1)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需要再用NaOH溶液润洗,否则相当于NaOH溶液被稀释,滴定消耗的体积会偏高,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也将偏高。②锥形瓶用蒸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