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比较史学是通过比较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历史现象,来加深、扩大和验证我们对历史认识的一种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将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他对中国的评价非常之高。在他心目中,中国文明的代表孔夫子是最聪明睿智的人,因而他最得意的就是别人称他为"欧洲的孔夫子"。
材料二 现代中国史学和比较史学有极其密切的关系......由于现代中国史学是从西方以及苏联引进的,因此当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基本史学概念,都是外来的,在从司马迁到清代乾嘉学派学者的著作里并不存在......当然,在比较的过程中,很多人发现从西方经验得出的许多理论、方法和概念不适合中国,因此正在改进......
材料三 几千年前墨子就已提出"异类不比"......"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比较,横跨两大洲,跨越几千年。但是"东方"是哪里?如果指的是亚洲,那么亚洲内部有印度文明、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等等,它们彼此差异非常大,很难发现有多少共同点。在时间范围方面,上述研究跨越数千年。而在这样的长时期中,任何一个社会变化都很大......在进行历史比较方面,以往许多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都遵循以欧洲经验为基础的道路,所有国家都走这条路,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处于不同阶段而已。因此在进行比较时,可以以这种欧洲模式为标准。但是这种看法近年来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比较中国、英国某农庄的生产方式......是浅层比较,而比较意识形态等属于深层次的比较,要花更多精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伯重《量化史学中的比较研究》
(1)伏尔泰做中欧比较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请归纳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根据材料三,概括比较史学遵循的基本原则。
(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比较史学在今天的重要意义。
27.中国古代文化构成中包括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
--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材料三 元(杂)剧自文章上言之,尤足以当一代之文学。又以其自然故,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又曲中多用俗语,故宋金元三朝遗语,所存甚多。辑而存之,理而董之,自足为一专书。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风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魏晋风度"在艺术领域的体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杂剧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杂剧盛行的经济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