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
A.人口数量增大 B.气候变化
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
2.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解析:第1题,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一旦遭到破坏会造成诸多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增多、温室效应增强等,故甲是森林破坏。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1.C 2.C
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这些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读图,完成第3~4题。
3.关于图中邮票上的民居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内蒙古民居 ②陕北民居 ③云南民居
B.①云南民居 ②陕北民居 ③内蒙古民居
C.①陕北民居 ②云南民居 ③内蒙古民居
D.①陕北民居 ②内蒙古民居 ③云南民居
4.三地民居的特点反映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关于三地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①-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B.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③-终年高温多雨
D.②-湿热的气候
解析:第3题,①为陕北窑洞,②为云南傣族竹楼,③为蒙古包。第4题,陕北地区温差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且缺少建材,窑洞冬暖夏凉,适宜居住。云南傣族聚居的西双版纳地区,气候湿热,而竹楼排水、透气性较好。内蒙古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温差大,降水较少。
答案:3.C 4.D
古代诗歌或名言中往往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第5~6题。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