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经济体制改革未触及斯大林模式 B.思想僵化引发社会各种矛盾
C.政治改革偏离方向导致政局失控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出师不利
6. 下表为1913-1928年苏联农业生产对比表
年份(年) 1913 1922 1928 谷物播种面积(百万公顷) 102 72 101 谷物收获量 86 56 73 马(百万头) 36 24 34 牛(百万头) 61 46 66 对表格中数据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1928年谷物收获量低于1913年收获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
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集体农庄的建立发挥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7. 1930年12月,胡佛总统说:"经济萧条不可能因立法或政府的声明而恢复。经济创伤必须要依靠经济肌体本身细胞即生产者和消费者自己的活动治愈。合作行动将加快恢复的进程,萧条的破坏会减轻。......政府最大的贡献在于鼓励社会中的这种自愿合作。"材料说明胡佛总统对经济危机的认识是( )
A.合作共赢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B.通过经济系统自我恢复的途径走出经济萧条
C.政府应该积极地参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D.坚决反对罗斯福新政的政治经济措施
8. 罗斯福新政时期某艺术家的歌曲唱道:"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歌曲反映出当时( )
A.美国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B.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
C.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的处境 D.新政的实施缓解了美国的阶级矛盾
9."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英国政府最受尊重的元老此时也出书鼓吹'计划'一事的重要性,书名为《复苏》,他在书中主张,社会必须经过妥善筹划,方能避开大萧条性质的恶性循环。"材料表明( )
A.苏联计划经济模式被广泛接受 B.西方大萧条反衬了经济计划的优点
C.实行计划经济才能摆脱经济危机 D.英国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