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玄亭,孤云乱山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它体现着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于宇宙的独特理解。

  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

  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

  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B.第②段中作者以《溪山行旅图》和《渔村小雪图》为例,阐述中国画的主要面目